返回课程主页

第二章:如何选择靠谱的咨询师

【典型案例】当你鼓起勇气决定寻求心理咨询时,是否曾在搜索框前犹豫:“怎么判断这位咨询师真的能帮到我?”“万一遇到不专业的人,会不会让问题更糟?” 选择咨询师如同挑选一把钥匙,这把钥匙不仅要能打开你心里的锁,更需要握在一双稳健、温暖且专业的手中

现实中,心理咨询行业的确存在一些乱象。在此背景下,本章想教教你“如何挑选咨询师”。请相信,判断一位咨询师是否靠谱,并非只能靠运气或直觉。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,你完全可以避开风险,找到真正能陪你穿越心灵困境的引路人。

一、不靠谱的咨询师

1. 金钱剥削

【案例一】小林因工作压力失眠,通过某平台联系到一位“资深心理咨询师”。首次咨询时,咨询师不断追问其收入情况,随后严肃表示:“你这是长期压抑导致的神经官能症,必须做能量平衡疗程,前 3 个月每周 2 次,每次 1280 元,现在签约可以打 8 折,否则半年内可能发展成重度抑郁。”

部分咨询师可能通过夸大问题严重性、虚构疗程必要性诱导长期付费,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、巧立名目收取额外费用。将咨询异化为商业交易,利用当事人的心理脆弱性牟利,违反“助人的主旨”。

2. 性剥削

【案例二】陈女士因离婚抑郁求助,咨询师多次在咨询中感慨:“你前夫不懂珍惜,像你这样温柔又坚韧的女性很少见。” 某次咨询结束后,他主动递上自己煲的汤:“我特意学了安神汤配方,知道你睡眠不好。” 随后又说:“其实我离婚后也一直单身,遇到能聊得来的人很难得。” 陈女士感到困惑:“这是正常的咨询关系吗?”

极少数咨询师会滥用自身专业权威,与来访者建立暧昧或亲密关系,例如暗示约会、肢体接触,或在咨询中不恰当讨论私人话题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心理咨询伦理中“尽量避免双重关系”原则,更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心理创伤,本质上是伦理意识、专业操守以及助人有效性严重缺失的表现。

3. 过度自恋的咨询师

【案例三】小李在咨询过程中,发现咨询师总是把话题引向自己,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,完全忽视了小李的问题。咨询师还经常打断小李的发言,以自身经历劝说小李,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。这种咨询师显然是过度自恋,缺乏对来访者的尊重和关注,胜任力严重不足。

这类咨询师的问题看似没有直接伤害,但其本质是专业能力与自我觉察的双重缺失,使咨询变成单向输出的说教,而非双向合作的探索。来访者可能长期在听故事中打转,却看不到问题改善的具体方向。

二、判断靠谱的咨询师要分阶段

1. 求助初期判断:资质与背景审核

特征一:对使用有效的干预有足够的知识、技能和判断力

专业能力是咨询师的核心底气。靠谱的咨询师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、实操技能和个案判断能力,确保每一次干预都有的放矢。这意味着咨询师需经过系统训练、持续督导,并积累足够实战经验。在决定咨询前,可通过以下几个维度去判断咨询师是否靠谱:

  • 注册系统认证:优先选择中国心理学会 CPS 注册系统(http://www.chinacpb.net/)在册的咨询师,输入姓名或注册号可查询资质有效期、受训流派、执业年限等核心信息。
  • 学历教育背景:心理学、临床心理学、精神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是基础。
  • 个人督导小时数:成熟咨询师需接受定期督导(新手≥50小时,注册心理师≥100小时)。
  • 个案咨询小时数:轻度问题建议选择200小时以上经验者,中度及以上优先考虑500小时以上经验的注册心理师。
  • 伦理培训经历:必须完成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》(第二版)等系统培训。

2. 咨询过程中的判断

特征二: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尊严和自由

靠谱的咨询师会在保持标准化的咨询安排的同时,将来访者的自主权放在核心位置——尊重你对咨询节奏的自主决定权,包括预约时间、参与频率以及终止咨询的权利。

特征三:负责任地使用咨询师角色中固有的权力

理论上,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平等、合作的关系,但在实际咨询过程中,咨询师天然处于优势、权威的一方。因此,咨询师需要谨慎运用这份影响力,始终以来访者的福祉为出发点。这一特质可以从咨询感受中获得,具体包括:

  • 1.感觉双方都能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,互动节奏让人感到舒适自在;
  • 2.咨询师会主动关注你的负面情绪,并引导表达,而不是回避或轻描淡写;
  • 3.在触及可能引发创伤的话题前,会提前预警,体现对情绪安全的重视;
  • 4.若出现误解,能主动察觉并诚恳地沟通;
  • 5.鼓励独立、自主,而非对咨询的依赖等等。
场景对比:

不合格:【场景】小敏在咨询中哭诉职场霸凌经历,咨询师却打断说:“你太敏感了,同事可能没恶意,想开点就好。”

合格:【同样场景】合格的咨询师会这样做:“你提到被当众羞辱时,手指一直在发抖(观察行为),这种愤怒背后可能藏着不被尊重的痛苦(命名感受),可以和我具体说说当时的细节吗?(引导表达)”

特征四:行事方式致力于提升公众对咨询的信心

靠谱的咨询师会通过规范执业、维护行业声誉来赢得公众信任,例如严格遵守伦理守则、拒绝夸大宣传、主动公示资质等。

【小结】简单来说,靠谱的咨询师会具有专业能力扎实、合理运用权力、尊重个体自由、维护行业公信力4 个方面的特征,始终将来访者权益置于首位,以规范、负责的态度处理咨询事务。

三、尽量采用短程咨询的方法

在快节奏生活中,时间与精力成本与产出效果比率成为重要考量。短程咨询因聚焦核心问题、高效解决困扰而备受关注。

所谓短程咨询,就是指不超过30次的咨询。靠谱的咨询师往往会根据来访者的需求,尽量采用短程心理咨询的方法。这对咨询师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胜任力要求。实际上,大多数起到作用的咨询并不需要数年的时间。从短程咨询的立场来说,这些咨询具有以下特征:

  • 1.只有专业关系;
  • 2.专业关系以解决当事人的核心诉求为明确导向,且目标经由双方协商达成共识;
  • 3.有明确的方法帮助解决当事人的亟需;
  • 4.设置清晰的时间与环境规范(咨询室需符合行业专业标准),包含咨询频次、起止时间的预期(通常咨询次数控制在 20 次以内);
  • 5.具备规范化的过程性文件体系,例如咨询协议、知情同意书、咨询流程说明书及转介机制等。

四、咨询师的监管

若发现咨询师存在伦理违规(如泄露隐私、性暗示、乱收费),可通过以下途径举报:

  1. 中国心理学会 CPS 注册系统:在官网“投诉与建议”板块提交证据材料,注册系统将启动伦理审查程序;
  2. 咨询平台投诉:向所属平台提交书面投诉,平台核查后对咨询师作出暂停接单处理;
  3. 寻求法律帮助:若涉及经济损失(如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),可向消费者协会举报或提起民事诉讼。

我们想说:

  • 1.请认真选择:选择心理咨询师既是一场对自我成长的投资,也是一种对自身安全与尊严的守护。
  • 2.靠谱的特征:通过了解资质背景、关注咨询中的尊重与自主,以及了解短程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,你一定能筛选出靠谱的专业人士。
  • 3.可随时退出:若有疑虑,随时有权提出更换咨询师——这不是放弃,而是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负责。
  •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在选择咨询师时更加明智,找到真正能够帮助你的专业人士。

本章练习

1. 一位心理咨询师为了显示专业性,会夸大来访者问题的严重性,并推荐昂贵的长期疗程。

2. 咨询师在咨询外主动关心来访者的私生活,甚至发展亲密关系,说明这位咨询师很有人情味。

3. 在中国,通过中国心理学会CPS注册系统查询咨询师的资质,是判断其专业背景的可靠方法之一。

4. 在咨询过程中,如果你感到不被尊重或咨询师总是打断你,这可能是咨询师过度自恋或能力不足的表现。

5. 短程咨询意味着没有时间限制,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意愿无限期进行下去。

开启您的专业心理自助旅程

准备好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和成长了吗?登录或注册账户,解锁更多结构化的自助练习和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