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典型场景】你是否曾在深夜翻来覆去,想着:“我究竟应该找怎样的心理咨询师?”也许你浏览了无数平台,却依旧不知从何开始;也许你在朋友推荐和自我搜索之间徘徊,担心选错了人,会浪费时间和金钱。 其实,心理求助的关键不仅仅是“选择”。找到清晰的方向,是心理助人的首要工作。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心理评估,让合适的帮助主动“找到你”,迈出专业求助坚实的一大步。
第三章:心理评估:专业人员的首要任务
一、心理评估的作用?
1.精准定位问题
通过心理评估,例如心理测验、咨询师访谈,可识别核心心理困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,从而为“对症下药”奠定基础。更关键的是,了解自己心理困扰的性质,确定工作方向,本身就具有缓解焦虑等治疗性的作用。
2.匹配专业资源
心理评估之后,专业人员会根据你的问题类型、性格特点、需求偏好等,为您推荐适配的咨询师,给出恰当专业建议,这远比自己“两眼一抹黑”来的可靠。心理评估和心理评估后的建议都是专业工作,需要专业人员完成。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,花费很多的金钱。
3.减少试错成本
毋庸讳言,国内心理咨询行业资源分布不均,合格咨询师的专业方向各有侧重。盲目尝试可能浪费时间金钱,而心理评估能帮你绕过信息迷雾,直接对接可靠的帮助者。
总之,心理评估不仅能帮助你精准识别核心问题,避免咨询途中偏离主题,还能依据专业心理评估结果,量身定制更贴近个人需求的专业建议,使干预更具针对性。
二、自主选择还是心理评估后转介?
| 方式 | 优势 | 风险 | 适合人群 |
|---|---|---|---|
| 自主选择 | 更主动,促进自我觉察 | 易被非专业信息误导,难辨真伪 | 对心理行业有充分了解的求助者 |
| 专业评估转介 | 更精准,节省时间成本 | 转介者水平参差,需甄别其专业性 | 大多数初次求助者,尤其是复杂心理困扰 |
1. 自主选择的常见误区
误区 1:心理学教授和精神科医生一定最会做心理咨询,而且找和自己MBTI类型相同的咨询师,沟通起来会更容易。
你认为这个想法正确吗?
误区 2:我大概知道自己的问题,所以应该直接找一个擅长特定疗法(比如CBT或精神分析)的咨询师。
你认为这个想法正确吗?
误区 3:有过和我相似痛苦经历的咨询师,肯定更能理解我,也更能帮助我。
你认为这个想法正确吗?
2. 专业评估转介的现实困境
目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:
- 1.转介不收费:转介者可能出于商业目的,推荐并非最适合你的咨询师;注意哦,恰当的转介是专业人员的责任,不能收取费用,以避免可能的剥削
- 2.建议要可行:精神科医生往往只能笼统建议“需要心理咨询”,难以给出具体咨询师人选,或者能给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具体的、可行的建议;
- 3.转介有帮助:国内注册的合格心理咨询师资源稀缺,优质名额往往需要预约等待。但如果专业人员是规范、合格符合伦理的转介,通常更可能会有帮助。
三、心理评估有治疗性作用
1. 寻找心理评估的专业人员
不同场景下,对心理评估需求不同;不同的困扰和需求,需要匹配不同专业背景的评估者。
| 您的需求 | 执行者 |
|---|---|
| 症状评估(如抑郁、焦虑等)、精神科诊断 | 精神科医生 / 心理治疗师(需同时具备医学 + 心理学资质) |
| 症状评估(如抑郁、焦虑等)、人格评估 | 心理咨询师(需相关领域受训),不可诊断 |
| 能力评估(如智力、职业倾向) | 教育心理学家 /心理咨询师(需相关领域受训) |
| 可供选择的专业评估机构:各地精神卫生中心如武汉市心理医院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中心、各高等学校心理中心等 | |
2. 认识治疗性评估
什么是治疗性评估?
治疗性评估(Therapeutic Assessment, TA)是一种将评估与干预紧密结合的心理学评估过程。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个体的心理相关信息,如认知功能、情绪状态、行为模式等,而且在评估的过程中就对来访者产生积极的影响,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方向和基础。
简单来说,治疗性评估不仅是“测一测”,更在评估过程中就为您提供实质性帮助。不少来访者在进行短程的评估后,就已经“解决了问题”
与传统评估的区别
| 特征 | 治疗性评估 | 传统评估 |
|---|---|---|
| 核心目的 | 通过评估促进改变 | 诊断分类、确定症状 |
| 互动程度 | 高度互动,关注来访者的反应和感受 | 相对单向,主要由评估者收集信息 |
| 对评估结果的使用 | 直接指导治疗过程,评估结果是治疗计划的重要部分 | 评估结果可能仅用于诊断分类或提供参考 |
| 来访者角色 | 主动参与的合作者 | 被动接受检查 |
| 关系性质 | 咨询师-来访者同盟关系 | 医生-患者单向关系 |
| 对来访者的影响 | 积极影响,促进其心理改变 | 影响较小,主要是描述现状 |
治疗性评估的优势
- 高互动性:在评估阶段,咨询师会与你积极互动,关注你的感受与反馈,此时你能体验到被理解和支持,这无形中增强了你的自我觉察与主动参与意愿,也会更快地建立你与咨询师之间的信任关系;
- 高参与性:评估过程中就开始引导你识别核心困扰、体验初步的解决思路,让“评估”本身成为有意义的自我探索过程;
- 个性化反馈:基于你的具体评估结果,咨询师能为你量身定制最合适的干预方法,使治疗更具针对性、效果更显著;
- 短期内见效:相较于正式的长程心理治疗,治疗性评估往往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带来较明显的理解和缓解,特别适合希望快速获得努力方向的来访者;
- 适用广泛:无论是儿童、青少年、成人,还是伴侣、夫妻、家庭,治疗性评估都能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建议与方向指引。
四、个人的相似经历会有助于咨询?
常见误区
部分咨询师以"曾患抑郁症/焦虑症现已康复"为卖点吸引大众,比如:
- 1.“我曾长期焦虑,所以我比任何人都了解抑郁的苦痛;”
- 2.“我经历过这些,所以我知道该怎么走出来;”
这些宣传往往让来访者误以为“同病相怜”就能提供最佳帮助,需注意:
- 1.每个人的背景、性格和环境都不同,咨询师的个人经历只能作为参考,而非对所有来访者都适用。
- 2.咨询师可能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应对方式强加给来访者,忽略更为科学或多元的方法。
- 3.合格的咨询师靠的是上千小时的系统培训、案例积累和伦理意识所获得的“专业能力”,而不是 “自己曾有心理问题,成功走出来了”。比如:你不会因为一个医生自己得过胃病,就认为他比其他医生更会治胃病。
专业视角
- 1.个人经历不等于专业能力。
- 2.专业能力来自上千小时的系统培训、案例经验和高级专业人员的持续指导。
- 3.社群互助 ≠ 专业心理咨询。有专业人员指导的社群互助,会更有帮助。
- 4.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,促进有利于来访者福祉的心理和行为改变。
- 5.咨询师需持续进行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,克服个人可能的偏见和局限性对助人工作的影响。
我们想说:
选择一位合适的咨询师,是专业心理求助最坚实的基石。目前没有一种完美的简单方法。通过了解当前的最佳实践,你完全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。 愿你在专业求助的过程中,越走越清晰,能早日拥抱更好的自己。
本章练习
1. 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仅仅是给来访者下一个诊断标签,对于匹配合适的咨询师帮助不大。
2. 自主选择咨询师时,优先选择和自己MBTI人格类型相同或有相似生活经历的咨询师,是最高效的方法。
3. 治疗性评估(TA)与传统评估一样,都是一个单向的信息收集过程,来访者是被动接受检查的角色。
4. 治疗性评估(TA)适用于所有情况,包括那些正处于急性危机或创伤状态中的人群。
5. 一个声称自己曾患抑郁症并已康复的咨询师,一定比没有类似经历的咨询师更专业。